提振金融及服務業價值
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,金融及保險業占GDP的比重下滑。若要提升其GDP比重及競爭力,政府和金融業該如何攜手合作?
文/鄭貞茂(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)
早在1993年,台灣服務業附加價值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比重,就首度突破6成,並在2001年達到高峰的69.4%。之後,台灣製造業持續將生產基地移往海外,但是服務業附加價值占GDP比重,卻沒有進一步提升,反而是呈現原地踏步的情形,顯示台灣產業結構已逐漸定型。
傳統服務業面臨結構調整
觀察服務業的幾個重點產業,撇開公共行政及國防不算,前5大產業分別為批發零售業、不動產業、金融及保險業、教育服務業、資訊及通信傳播業,其2012年GDP占比分別是18.7%、8.7%、6.5%、4.7%及3.6%。
此外,近年來,平均成長較快的服務業,包括:支援服務業、醫療保健與社會工作服務業,以及藝術、娛樂和休閒服務業等,顯示在服務業中,面臨了新型態服務業興起,促使傳統服務業必須重新調整結構。
政府致力提升服務業優勢
為了提振服務業整體競爭力,經建會在2009年7月提出「服務業發展方案」,從強化國際競爭力、加強研發創新、創造差異化服務、強化人才培育與引進、健全服務業統計,以及發展新興服務業等方向著手。
到了2010年,經建會更聚焦於10大重點服務業,包括:美食國際化、國際醫療、音樂及數位內容、華文電子商務、國際物流、會展、都市更新、WiMAX、高等教育輸出,以及高科技和創新產業籌資平台等。
完整全文請詳閱台灣銀行家雜誌2013年8月號
2025 07 09 左永安 顧問/講師/委員 2025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114年「永續前瞻新局」為題
-
2025 07 09 左永安 顧問/講師/委員/ ESG 永續管理師 2025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114年將「永續前瞻新局」為題,
聚焦「變局下的永續金融現況」與「企業自然正向、社會共融新...
...繼續閱讀
1 小時前